國際交流合作工作介紹

新疆大學作為新疆最早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的高校之一,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學校國際交流工作的開展,不斷提升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學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和“向西開放”為契機,重點提升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尤其是俄羅斯、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打造高等教育國際化高地。新疆大學一直與俄羅斯、美國、新西蘭、新加坡27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機構保持合作關系,開展師生交流、科研合作、信息交換等合作交流。

新疆大學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留學項目受理單位,是上海合作組織大學項目院校,是中日大學校長論壇、中阿大學校長論壇、中俄大學校長、中韓大學校長、亞洲大學校長論壇項目學校。新疆大學發起成立了中國-中亞國家大學聯盟,為促進中國-中亞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經驗交流、信息溝通和校際合作搭建平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高等教育的共同發展。

學校組建國際聯合研究團隊,與新西蘭、德國、俄羅斯等國家開展深度科研合作。在煤化工、煤田滅火、信息處理技術、生物醫學、食品科學、資源與環境管理、數學與系統科學等領域獲國際合作項目20項。建立“新疆煤炭轉化與化工過程”科技部國際合作基地、中德煤火聯合研究中心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心)以及由國家外國專家局、教育部批準立項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煤炭清潔轉化與煤基碳材料”創新引智基地和數學與應用數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中國科協海智工作基地等。學校還立足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聚焦能源化工等六大關鍵領域,搭建區域和國際產學研用合作平臺,積極聘請俄羅斯等14個國家的31所知名高校的學者擔任外籍合作導師。

學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新疆打造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教育核心區建設工作,結合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新疆與俄羅斯等俄語國家接壤的地緣優勢培養人才。學校建有新疆大學俄語中心和俄羅斯對外俄語等級考試考點,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多所大學設有實習基地。學校分別在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比什凱克國立大學、賈拉拉巴德國立大學合作建設三所孔子學院,下設孔子課堂和教學點40余個,年度學習漢語人數為8000余人。全年舉行各類文化活動400余場次,參與人數2500余人次。通過孔子學院的平臺,與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多所高校和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交流。其中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通過十余年的建設,現已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孔子學院之一。

近年來,學校通過執行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外專局、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俄羅斯政府獎學金項目、自治區地方公派、校際科研合作交流和攻讀學位項目、孔子學院外派工作等各類國家、自治區和校級層面15類30余個派出項目,有計劃、有目標地選派骨干教學、科研人員和學生赴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或地區赴國(境)外攻讀學位、訪學、講學、進修、交換學習、參加國際會議、培訓、任教和訪問等近160余人。(數據截止至2023年3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精品国产